當代的溝通藝術
Contemporary Art of Communication
By: Bruno D. H. Huang 黃鼎翰 / 老黑


積極傾聽: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
Active Listening: our goal isn't to provide answers, but to provide a safe space.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卻忘了溝通最重要的一環:傾聽。真正的傾聽,不僅僅是用耳朵接收...


開啟理解的魔法鑰匙:「我訊息」 / 當代的溝通藝術
A Magic Key to Better Relationships: The Power of "I-Statements" / Contemporary Art of Communication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與親密伴侶或家人之間,常因家務分配等瑣事而產生爭執。許...


《96分鐘》的挑戰:從華語電影的「嚴以律己」文化談起
The 96-Minute Challenge: A Reflection on Self-Criticism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Language Cinema 《96分鐘》是備受矚目的2025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片,這部電影由《粽邪》系列監製...


情緒智商:職場的隱形超能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 Invisible Superpower at Work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成功不僅僅取決於智商(IQ)。越來越多的研究和企業領導者開始認同,情感智商(EQ)在個人與職業發展中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James...


共榮之道:旅遊產業的「眾志成城」
The Power of Unity: "It Takes a Village" in Tourism 在瞬息萬變的旅遊市場中,飯店、景點與餐廳之間的關係,究竟是競爭,還是合作?過去,許多業者奉行「單打獨鬥」的哲學,認為只要將自己的服務做到最好,就能吸引到足夠的顧客。然而,...


《天作之合》:秀出你的「擇偶清單」
Materialists: Show me your "Material Lists". 「物化」是現代社會的一大隱憂,而當這種思維模式滲透到親密關係中時,就誕生了像《天作之合》(Materialists)這樣引人深思的作品。這部由席琳·宋編劇兼執導,達珂塔·強生、克里斯·...


行銷心理學的演變:以不變應萬變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Psychology: Adapting to Constant Change 最近我從英國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獲得了行銷心理學的認證證書。這讓我不禁回想起 26 年前在大學修讀同一門科目時的情景。當時,網路還不普及,速度...


The Influence of Fire in the Workplace
職場上的火苗的影響力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highly motivated and can inspire groups, while others need constant...


Why Do We Hurt Each Other, Even When We Love?
為什麼明明相愛,卻要互相傷害? Stepping out this morning, on my way to catch a coach to the airport, I came across an elderly couple struggling with...


What Makes a “Good” Job?
什麼才是 「好」 工作? During a speech I gave at a high school in Zhudong, I asked the students a simple yet profound question: “What job do you...


More Than Just Zongzi: What Qu Yuan Teaches Us About Communication
屈原教我們的溝通課 Every year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e gather to eat zongzi and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The atmosphere is festive and...


從一件外套談新舊思維的碰撞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溝通」不僅是訊息的傳遞,更是一場思維的碰撞與理解的藝術。有時候,我們自以為的「為你好」,卻可能是一廂情願的執著,忽略了對方真正的需求。近期,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與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在公開場合的一段關於外套的對話,便生動地詮釋了新舊思維...


不想當業務?抱歉, 你沒有選擇!
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人生的每一個場景,其實早已是一場「業務的演練」。 嬰兒的哭聲,不只是情緒的表達,更是一種「生存的呼喚」——我餓了,我冷了,我需要擁抱。這聲聲啼哭,喚來的是照顧、關注與資源。這正是最純粹、最本能的「溝通」與「銷售」。...


被討厭的勇氣:不是叛逆,而是選擇更愛自己
在這個鼓勵配合與討好、將「乖」當成美德的社會裡,說「不」彷彿是一種冒犯。但今天,我們想談談最被低估、卻最關鍵的一種溝通形式——拒絕。 溝通,不只是對別人說話,而是先對自己誠實 許多人以為,溝通是為了促進理解、維繫關係。但其實,最深的溝通,往往是與自己進行的對話。學會說「不」...


儒道交鋒下的永續智慧:從孔子與老子,看東方思想如何對話聯合國SDGs
當全球面對氣候危機、社會不平等與治理失靈的挑戰時,來自古代東方的智慧是否仍有貢獻的空間?在聯合國所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引領全球發展方向之際,孔子與老子的思想,再次成為我們理解「人與社會、自然與制度」關係的關鍵視角。 儒家思想:制度與教育的永續基礎...


學習與賺錢的微妙關係:不只為了文憑,探索知識與成長的無限可能
在這個知識爆炸、變化快速的時代,學習已不再只是進入學校、獲得文憑那麼簡單。我們學習的目的,也不該僅限於「賺錢」這個結果。學習,從來就是一場與自己溝通、探索與成長的過程。 1. 為什麼要學習?打破「學習=上學」的迷思 當我們談論學習,是否第一時間就想到考試、分數與學位?這是一...